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,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。
——中国机关后勤
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,机关运行保障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提升行政效能、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所在。后勤管理作为机关运行的重要支撑,正面临着从传统模式向精细化、科学化、现代化转变的重要使命。后勤优管智慧后勤建设,严格响应机关需求号召,通过构建系统集成的资产管理机制与全面节约的勤俭办事机制,为机关的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。
一、系统集成,构建集约高效资产管理新体系
资产管理是机关运行保障的核心要素之一。以往,资产配置往往存在不合理现象,有的部门资源过剩,而有的部门却捉襟见肘。如今,后勤优管致力于构建科学配置的模式,运用大数据分析各部门的工作任务量、业务特点以及人员构成等因素,精准确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,使每一项资产都能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。
精确保障则要求机关单位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确保在后勤工作面临紧急任务或突发情况时,所需资产能够迅速到位,不延误工作进程。合理调度如同交通指挥,通过信息化平台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,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,灵活调配资产,让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高效流转,避免长期闲置。
监管有力是资产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后勤优管智慧后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,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跟踪记录,从购置的审批流程、采购渠道,到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、转移调配,再到报废处置的合规性审查,每一个环节都在严密的监管之下,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,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。
二、全面节约,塑造常态长效勤俭办事新风尚
政府采购是机关资金支出的重要领域,也是节约潜力较大的环节。后勤优管智慧后勤拥有大数据后台及资源数据驾驶舱,在采购执行过程中,可查看单位内所有可用资源及配置,按需采购,供应商管理机制可直接筛选供应商、询比价、往期商品质量及服务,建立成本统计监测机制,实时收集、分析成本数据,及时发现成本异常波动的情况,并进行深入分析,找出成本超支的根源,为采取针对性的节约措施提供有力依据。
同时,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和执行监督,确保供应商按时、按质、按量履行合同义务,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的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。
公物仓的建设和发展,为闲置资产的集中管理和再利用搭建了平台,各部门的闲置办公设备、家具等统一纳入公物仓进行调配,让“沉睡”的资产重新焕发生机;加强跨部门、跨地区、跨层级的业务协同,打破信息孤岛,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共用,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,使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习惯和常态。
比如,现在各省市推行的公车联盟,优化了公务用车资源配置,通过跨部门、跨地区的车辆共享使用,大大提高了公车的使用效率,减少了车辆购置和运行成本。
在未来的征程中,后勤优管将继续秉持科学管理、精细服务的理念,不断优化后勤管理体系,为党政机关的高效履职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,助力各项事业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稳步前行。